產品分類
-
實驗室儀器
按功能分
- 提供實驗環(huán)境的設備
-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
-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
-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
-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
- 計量儀器
- 培養(yǎng)孵育設備
- 基礎通用設備
- 通用分析儀器
- 樣品結果分析
- 1. CO2培養(yǎng)箱
- 2. 動物細胞培養(yǎng)罐
- 3. 封口用
- 4. 發(fā)芽箱
- 5. 孵育器
- 6. 發(fā)酵罐
- 7. 恒溫槽、低溫槽
- 8. 恒溫恒濕
- 9. 培養(yǎng)箱
- 10. 培養(yǎng)架
- 11. 人工氣候箱
- 12. 水浴、油浴、金屬浴
- 13. 搖床
- 14.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(yǎng)設備
- 顯微鏡
- 電化學分析類
- 其他
按專業(yè)實驗室分- 化學合成
-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
- 細胞工程類
-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
- 病理設備
- 1.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
- 1. 細胞分析儀
- 2. 細胞培養(yǎng)用品
- 3. 細胞融合、雜交
- 1.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
- 層析設備
- 動物實驗設備
- 糧油檢測
- 生物類基礎儀器
- 植物土壤檢測
- 1. 動物呼吸機
- 2. 動物固定器
- 3. 仿生消化系統(tǒng)
- 1. 電泳(電源)儀、電泳槽
- 2. 分子雜交
- 3. 基因工程
- 4. PCR儀
- 5. 紫外儀、凝膠成像系統(tǒng)
- 藥物檢測分析
- 地質
- 紡織
- 分析儀器
- 農產品質量監(jiān)測
- 1.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
- 2. 農產品檢測試紙
- 3.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
- 4. 土壤、化肥快速檢測儀
- 5.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
- 水產品質量安全
- 水產技術推廣
- 水生動物防疫
- 食品檢測實驗室
-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
- 1. 計數儀
- 2. 水產品質安監(jiān)測
- 3. 水產品檢測試紙
- 4. 水產品檢測藥品
- 1. 快速檢測試劑盒
- 2. 肉類檢測儀器
- 3.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
- 4. 食品安全檢測箱
- 5.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
- 6.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
- 7.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
- 8. 相關配置、配件
- 供水、水文監(jiān)測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-
暫無數據,詳情請致電:18819137158 謝謝!
熱銷品牌 - 工業(yè)儀器
- 戶外儀器
- 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
- 便攜式儀器
- 在線式儀器
治理大氣污染倒逼能源結構調整 京城六區(qū)供暖改為清潔能源
[2013/11/13]
霧霾根源在于大量使用煤炭石油
今年以來霧霾污染日益嚴重,成了舉國關注的頭等大事,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昨日坦言,霧霾天氣幾乎“常態(tài)化”。目前,各方對霧霾成因基本達成共識,乃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所致。決策者寄望于控車、減排等措施改善空氣質量。近日,北京、廣東等地區(qū)分別發(fā)布相關政策,均將重心放在控制城市機動車數量、改善交通出行結構等方面。
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召開發(fā)布會。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,霧霾污染主要是發(fā)展方式粗放、產業(yè)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。它的根源還在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———煤炭和石油。
今年9月,國務院發(fā)布了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俗稱“大氣十條”),開始采取嚴厲措施治理大氣污染,改善大氣環(huán)境質量,也確定了治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。國家采取35項措施,把任務分解到重點地區(qū)、重點單位。解振華表示,隨著“大氣十條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,通過5至10年的努力,大氣污染狀況會得到改善。
解振華表示,實際上采取這么多措施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空氣質量改善的問題,第一是減煤,第二是控車,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,第三是降塵,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,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。
他還指出,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的措施,一是節(jié)能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。二是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,它是零碳的能源,是清潔能源。既要發(fā)展經濟,還要減少污染的排放。三是增加森林碳匯,植樹造林,這也有助于降塵。
“應該說解決空氣污染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比較一致,解決的問題大體上是同根同源!苯庹袢A說。解振華指出,現在有法不依、執(zhí)法不嚴、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,今后要嚴格執(zhí)法。除了執(zhí)法外還要靠技術創(chuàng)新,只有通過綠色、低碳、循環(huán)發(fā)展的技術,才能真正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(zhàn)。
第一是減煤,第二是控車,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,第三是降塵,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,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!獓野l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防治空氣污染任重道遠?刂芇M2.5污染僅靠標準不夠,減排是硬道理。既要關注直接排放的污染物,也要關注二次污染物。既需要決心也需要耐心。
治理大氣污染倒逼能源結構調整
國務院前不久頒布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提出,到2017年,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%以下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(qū)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等。北京市環(huán)保局有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,未來5年北京市全社會將投入近萬億元治理大氣污染,力爭到2017年,全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%以上。
在此之前,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鼓勵支持可再生能源、清潔能源的舉措。如,提出對分布式光伏發(fā)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,上調除民用氣以外的天然氣價格,進一步提高煤層氣開采補貼標準,鼓勵煤層氣發(fā)電上網,將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,等等。
一連串的舉措,讓人們看到國家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的努力。長期以來,我國能源結構廣受詬病,煤炭一直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,總體占比約70%左右,與其他主要工業(yè)化國家油氣占60%至70%的能源結構差異甚大。受此影響,我國70%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和50%以上的煙塵都與燃燒煤炭有關。正因如此,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傳統(tǒng)的用煤技術造成的排放一直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。國家目前力促能源結構轉型,將其視為環(huán)境保護特別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有力抓手,對我國能源結構戰(zhàn)略性調整意義重大。
多年來,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思路并沒有大的改變,限制煤炭消費、加強煤炭清潔利用等政策呼聲日久。引人注意的是,把過去的政策加以系統(tǒng)化梳理,上升到戰(zhàn)略的高度,將有助于清潔能源的實際推廣利用。其實,從未來的能源格局展望來看,任何一種能源占據絕對性支配地位的可能性都不大,更可能的發(fā)展是各種能源相互補充。同時,合理控制消費總量,通過控制總量降低整體排放和資源消耗。
應該看到,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仍面臨諸多障礙。其中包括技術上的重大變革,目前總體而言,新能源更為昂貴,應通過技術上的突破使其走入尋常百姓家。另外,還需要理順能源的體制機制,使新能源的推廣利用更為順利。
京城六區(qū)20萬戶今冬改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
昨日北京市環(huán)保局公布今年城六區(qū)“煤改氣”減排工程落實情況,截至目前,已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407蒸噸,超出年計劃任務量15%。今冬城六區(qū)超過20萬戶居民的供暖將由燃煤改為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。
市環(huán)保局數據顯示,為加大污染減排力度,今年本市“煤改氣”任務量定為2100蒸噸,比2012年增加30%。而目前城六區(qū)已完成115臺鍋爐的改造,共計2407蒸噸,超出計劃任務量15%。改造涉及的20萬戶居民,今冬采暖將使用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。此舉可實現削減燃煤60萬噸,每年減少二氧化硫1680噸、煙粉塵1392噸。
今年以來霧霾污染日益嚴重,成了舉國關注的頭等大事,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昨日坦言,霧霾天氣幾乎“常態(tài)化”。目前,各方對霧霾成因基本達成共識,乃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所致。決策者寄望于控車、減排等措施改善空氣質量。近日,北京、廣東等地區(qū)分別發(fā)布相關政策,均將重心放在控制城市機動車數量、改善交通出行結構等方面。
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召開發(fā)布會。國家發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,霧霾污染主要是發(fā)展方式粗放、產業(yè)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。它的根源還在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———煤炭和石油。
今年9月,國務院發(fā)布了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俗稱“大氣十條”),開始采取嚴厲措施治理大氣污染,改善大氣環(huán)境質量,也確定了治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。國家采取35項措施,把任務分解到重點地區(qū)、重點單位。解振華表示,隨著“大氣十條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,通過5至10年的努力,大氣污染狀況會得到改善。
解振華表示,實際上采取這么多措施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空氣質量改善的問題,第一是減煤,第二是控車,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,第三是降塵,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,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。
他還指出,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的措施,一是節(jié)能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。二是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,它是零碳的能源,是清潔能源。既要發(fā)展經濟,還要減少污染的排放。三是增加森林碳匯,植樹造林,這也有助于降塵。
“應該說解決空氣污染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比較一致,解決的問題大體上是同根同源!苯庹袢A說。解振華指出,現在有法不依、執(zhí)法不嚴、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,今后要嚴格執(zhí)法。除了執(zhí)法外還要靠技術創(chuàng)新,只有通過綠色、低碳、循環(huán)發(fā)展的技術,才能真正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(zhàn)。
第一是減煤,第二是控車,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,第三是降塵,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,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!獓野l(fā)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防治空氣污染任重道遠?刂芇M2.5污染僅靠標準不夠,減排是硬道理。既要關注直接排放的污染物,也要關注二次污染物。既需要決心也需要耐心。
治理大氣污染倒逼能源結構調整
國務院前不久頒布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提出,到2017年,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%以下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(qū)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等。北京市環(huán)保局有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,未來5年北京市全社會將投入近萬億元治理大氣污染,力爭到2017年,全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%以上。
在此之前,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鼓勵支持可再生能源、清潔能源的舉措。如,提出對分布式光伏發(fā)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,上調除民用氣以外的天然氣價格,進一步提高煤層氣開采補貼標準,鼓勵煤層氣發(fā)電上網,將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,等等。
一連串的舉措,讓人們看到國家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的努力。長期以來,我國能源結構廣受詬病,煤炭一直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,總體占比約70%左右,與其他主要工業(yè)化國家油氣占60%至70%的能源結構差異甚大。受此影響,我國70%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和50%以上的煙塵都與燃燒煤炭有關。正因如此,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傳統(tǒng)的用煤技術造成的排放一直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。國家目前力促能源結構轉型,將其視為環(huán)境保護特別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有力抓手,對我國能源結構戰(zhàn)略性調整意義重大。
多年來,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思路并沒有大的改變,限制煤炭消費、加強煤炭清潔利用等政策呼聲日久。引人注意的是,把過去的政策加以系統(tǒng)化梳理,上升到戰(zhàn)略的高度,將有助于清潔能源的實際推廣利用。其實,從未來的能源格局展望來看,任何一種能源占據絕對性支配地位的可能性都不大,更可能的發(fā)展是各種能源相互補充。同時,合理控制消費總量,通過控制總量降低整體排放和資源消耗。
應該看到,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仍面臨諸多障礙。其中包括技術上的重大變革,目前總體而言,新能源更為昂貴,應通過技術上的突破使其走入尋常百姓家。另外,還需要理順能源的體制機制,使新能源的推廣利用更為順利。
京城六區(qū)20萬戶今冬改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
昨日北京市環(huán)保局公布今年城六區(qū)“煤改氣”減排工程落實情況,截至目前,已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407蒸噸,超出年計劃任務量15%。今冬城六區(qū)超過20萬戶居民的供暖將由燃煤改為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。
市環(huán)保局數據顯示,為加大污染減排力度,今年本市“煤改氣”任務量定為2100蒸噸,比2012年增加30%。而目前城六區(qū)已完成115臺鍋爐的改造,共計2407蒸噸,超出計劃任務量15%。改造涉及的20萬戶居民,今冬采暖將使用天然氣或熱力等清潔能源。此舉可實現削減燃煤60萬噸,每年減少二氧化硫1680噸、煙粉塵1392噸。